1)第146章 敷衍英国与环境修复(二合一)_苏丹的新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6章敷衍英国与环境修复(二合一)

  英国方面的试探并没有取得多少效果,对于所谓第一个请求,皮特自己也知道离谱。

  毕竟带英在印度的棉花收购价格只是市场价百分之四十,即便溢价一倍也远远不够。

  更何况埃及棉花本来就是相当优质的品种。

  埃及的气候适合棉花生长,且出绒率高,韧性强,强度大,适合多种行业需求,关键还有一点,埃及长绒棉产量不错。

  至于印度棉花吗?

  棉花流传至今的品种,主要是原产于南美洲的长绒棉和原产于中美洲的细绒棉。

  原产自印度的粗绒棉虽然产量低,纤维短,不适合机器纺织。

  但是在美洲的棉花传入前,依旧在欧亚大陆的各类织物中占据优势,在亚洲地区获得了广泛的传播。

  可是当塞大帝掏出埃及长绒棉的时候,印度棉花就是个屁啊。

  再加上从埃及到英国可比从印度到英国近得多,这其中又少了多少损耗。

  当然,最重要的不是这些,是现在英国人缺乏棉花。

  在这个时间点,英国从印度进口的棉花袋数大致是三位数,而在1810年,这个数字是七位数。

  虽然都知道美国南方是棉花出口的主要地区,即便是阿美利卡已经独立了。

  可是迪克西人和杨基佬能玩到一起吗?

  简直不可能,种植园主或者说奴隶主们天生就和北方的资本家有矛盾,你发展工业关我屁事,棉花该卖给谁还是卖给谁,除非你多给钱。

  所以虽然失去了北美十三洲,但带英仍旧可以买到北美的棉花。

  可是这是不够的,纵观新英格兰(美国)纺织工业的整个发展过程,可将1790—1820年视为其兴起阶段。

  1790年,英国移民塞缪尔·施特莱在新英格兰成功建造了新型纺纱机,实现了纺纱过程的机械化,标志着新英格兰纺织工业的兴起。

  1793年,伊莱·惠特尼发明了轧棉机,使脱棉效率提高了数百倍,有力地推动了新英格兰纺织工业的发展。

  1813年,弗朗西斯·卡博特·洛厄尔引进了英国的卡特赖特动力织布机,开办了一家从梳棉纺纱到生产布匹的综合性纺织工厂,该厂的建立标志着新英格兰纺织工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世纪二、三十年代,英格兰纺织工业迎来了迅速发展时期。

  以纺织业为主导的新英格兰地区工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新英格兰地区的城市化。

  洛厄尔是当时整个新英格兰地区最大的纺织业中心,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

  从产值来看,1835年,纺织业的生产总值就达4700万美元,1790年仅2000万美元。

  换句话讲,带英找一个新的原材料产地是必然的,因为北美的纺织业需要发展,而带英的纺织业更需要发展。

  请收藏:https://m.biquge6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