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67章卜克思的顶层设计_重返199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折里和银行卡中连几百美金都拿不出来。

  这种思维倡导的灌输下,让西方每一个年轻人都没有“存钱”的概念。

  事实而言,他们根本存不了钱。

  “月光族”,成为了西方世界在这个时代中的标签。

  不仅如此,几乎每一个年轻人都在银行背负了高额的贷款,并且还要缴纳高额的税收。

  他们无法放下自己手中的工作,哪怕仅仅一个月。

  因为这仅仅一个月没有薪水,将让他们面临无法偿还自己的各种贷款和税务。

  正是因为这种原因,“私人破产”在这一年的美國成为了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

  而“我破产了”这句话,也顺应了整个时代的潮流。

  甚至于后来很多西方的电影电视剧中也出现了这个词汇,如西方最经典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

  如此一来,美國的绝大多数资金几乎全部都在“市场”上流通,而受益最大的,自然是控制美储的先锋、道富和黑石三巨头,以及三巨头背后的各大顶级家族们。

  与西方资本世界相反。

  东方人类的教育方式和思维方式,以及文化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尤其是人性方面。

  以华夏举例,在经历过一个极度贫穷的时代后,绝大多数的人类都体验过了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饥饿”和贫穷让他们学会了动物的生存方式。

  当自己没有那么饥饿的时候,可以把当下的食物挖个坑储存起来。

  等到饥饿却找不到食物的时候再拿出来进食。

  有词汇是这么形容的:防患于未然。

  所以在华夏60年代初至80年代的这群人中,大多喜欢存钱。

  省吃俭用,也要把自己的资产和财富存储在银行中。

  对于这种情况,塞恩也给出了一套方案。

  方案的目的,自然也是要让这些人把钱全部掏出来,步西方世界的后尘。

  “给他们一个不得不把财富掏空的理由,让他们存在银行的钱进入市场。”

  “那些财富只有进入市场中,才能跟我们有关系,跟三巨头有关系,跟卜克思主义产生关联。”

  “从而,让这些财富属于我们,并被我们所控制。”

  对于东方世界顶层的设计,塞恩给出的是这样的内容。

  这种顶层设计显然是花了不少功夫的。

  灌输一种价值观导向,结合华本土经济发展策略,与其“管理者”达到共赢。

  从而产生一种让非必需品成为必需品的强硬导向。

  例如:房产。

  想要达到这种目的,塞恩给出了两条附加属性。

  第一种属性,就是给房产附加一种投资属性。

  造成一种房产不仅仅可以拿来居住,并且可以当成理财产品进行投资的假象,将时间跨度增加至30年,把泡沫杠杆增加到3000%,直到抽空人均经济的70%再进行收网。

  如此做法,可以增加人们对这种附加属性的信心,增加思维灌输的稳固性,达到以假乱真和持久的目的。

  “四代。”

  这是塞恩给出的解释。

  从60年代的人类开始,要控制住他们的第四代后人,方才达到卜克思主义的精神。

  所以这种拥有投资的附加属性,可以彻底从根源上断掉每一个家庭想要实现跨越阶层的念想。

  换句话说。

  就是当代一个50岁左右的人,从他自己这一代开始不仅要掏空所有的存款,也要让他的儿子,孙子,曾孙子全部被这种顶层设计控制住。

  让他们的孩子从出生起就注定了命运,把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固定在某一个点位上,无法进行思考除了生活以外的更多问题。

  这,就是卜克思主义的顶层设计。

  请收藏:https://m.biquge6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