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举制_三国之荆州我做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孤慢慢道来,秦王统一之后,因为滥用严刑峻法,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终于引发不满,随着从陈胜的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壮语,天下群雄相应,最终推翻了暴秦的统治,而我朝高皇帝统帅天下群豪共抗西楚霸王项羽,最终问鼎天下,原因为何?其中很多,但是有一点大家不能否认,项羽麾下多任贵族,而高祖则不问出身,仅问才学,最终高祖麾下人才鼎盛,而项羽呢,连唯一范增都给逼走,其不败可有天理?”

  “那主公的意思也是要效仿了高祖,不问出身,仅问才学了?”陈群总算是对刘琦的意图有些明白,这才暗暗松了一口气,因为他深深的明白一点,寒门虽然也有不少才华横溢之人,然而无论是数量还是才华的优劣,甚至包括家族的底蕴和文化的积淀,很明显是比不过世家大族的,所以,就算是平等的机会放在眼前,寒门也是绝对比不过世家大族的。

  刘琦却是点了点头说道:“诸公当知道,我朝孝武皇帝时期,却推行察举、征辟、任子、赀选等制,其实也是兼顾才能与出身,因此史学家才发出‘汉之得人,于兹为盛’之感慨。远的不说,且说曹操与袁绍用人之别吧,袁绍自恃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用人首重门第,次论品行,而那些有真才实学却出身寒微或品行不端之人却不受重用,比如曹操麾下第一谋士郭奉孝,此人为人行为不够检点,有素喜杯中之物,在袁绍军中不受重视,却为曹操所礼遇,为曹操谋划天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许攸为人贪财,袁绍厌弃,曹操却礼遇,最终许攸奔曹操,并献计取乌巢,最终令曹操获得官渡之战胜利。”

  说到这里,刘琦忽然正色说道:“所以,孤认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出身高贵却并不一定代表就有治国安邦之能,孝武皇帝处于盛世之时,尚能不拘一格,延揽人才,我们如今处于乱世,更应如曹操一般唯才是举,不问出身,亦不能执着于品行,只要其人有安邦定国之策,我们就当一视同仁,即便是品行不端、出身寒微,有功的就当赏,而即便是王公贵族,豪门世胄,如若有过,亦当受罚,因此,选才之策,首先要公正,这样才不会让天下士子寒心。更何况,我们说是公正,实际上还是世家大族占了便宜,毕竟在其门下将会有更大的机遇出现人才,而且有更大的机遇出现大才,而即便是才能一般的士族子弟,不是还有任子和赀选的途径吗?这便是孤之论,不知诸公意下如何?”

  刘琦此言一出,即便是以陈群、蒯越、黄承彦等人为代表的世家大族官员也都心悦诚服,而出身寒微的彭羕、黄权等人则更是衷心拥戴。

  “主公之意,臣等已尽皆明白,只

  请收藏:https://m.biquge6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