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伍百捌拾叁回 鼓上蚤解说战事_曹操穿越武大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劫,同强盗分赃,大大不义,不义之师,岂能久长?

  老曹听到这里,不由冷笑:“吾久闻老种相公贤名,如今看来,也是庸才。他这话儿,理或不错,但他既做了一路兵马元帅,便似箭在弦上,这个关头还说甚么出师无名,平白怠了军心!我若是赵官家,宁肯阵前换帅,也不能让他领军。”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心想若自己是老种麾下战将,这都准备赌上国运一战了,还天天听这老头唠叨这仗不该打,岂不是灰心丧气?

  时迁又道:种师道、童贯分为西、东两路元帅,童贯恐其先建功劳,因此屡屡写信,让他不可冒进,这却正中种师道下怀,就此守据雁门不出。

  老曹听了愈发好笑:“国家遣他两路兵,原是要他两路声援,打辽人首尾难顾,他两个领兵的,一个要抢功,冒然决战,一个说不义,不动如山,这等国家,能存至如今,也算一桩异事也。”

  笑罢又问:“那此后他如何忽然出兵?”

  时迁苦笑,说出始末:却是童贯大败河间府,二十余万兵马,十不存一,一路逃至大名府,每日三五封奏折发出,催赵官家与他添兵,不然金兵若夺了大名府,河北山东尽失,就要饮马黄河畔、剑指汴梁城了!

  然而赵官家虽是画家,又无马良的神笔,难道能画出人马来?

  此番大举攻辽,两路合三十五万大军,加上河北王焕、张开原本的人马,已近四十万之数,真正是倾力一击,如今再要,除非找到神笔,不然哪里能得?

  况且赵官家作为一个艺术家,心思最是敏感不过,本来壮怀激烈,谁料童贯败得这般干脆,官家那颗雄心,顷刻间便化为了玻璃心,做梦时都吓醒了几次。

  加上童贯为了推卸罪过,把辽兵吹得天上有地下无,奏折中写得明白“辽人与金人恶战多年,虽然不敌,毕竟勇悍日增,河北禁军多年不战,武备松弛,辽兵一人,可当他十人,辽兵一将,可当他十将,因此一触即溃,反把老臣麾下西军冲散,以至大败……”

  官家看得心惊肉跳,先下诏书,把河北禁军代表人物王焕、张开双双革职,拿去东京受审,又派亲信太监往西路军,暗暗让种师道撤兵,以免再被辽人所败,顺便还能护卫东京——

  至于辽国兵锋下的河北山东,官家反正看不到,索性先不管了。

  种师道听了太监暗传的军令,仰天长叹。

  他叹皇帝毫无担当——两路出兵,是皇帝自家定的策略,如今西路军一箭未发便回,皇帝觉得颜面不好看,因此不发诏书,只让人暗示,要种师道自己找理由退兵,替圣明天子背一背锅。

  其实若是背锅也就罢了,但在种师道看来,恰恰因为童贯一败,自己这边倒是不想打也要打了,这也是他无奈长叹之意。

  他毕竟是个宿将,自任主帅开赴雁门后,虽然不曾开战,却也广派探子,收集辽人情报,因此深知长城之外,金兵横行无忌,气吞万里如虎,自然忌惮极深。

  在他看来,童贯这场大败,彻底把宋军羸弱如羊、愚蠢如猪的一面暴露无遗,金国这些虎狼之辈,必然要磨刀霍霍向猪羊。

  与此同时,辽国南征的人马,也是心腹大患,自己若是听了皇帝暗示,班师回朝,则战略主动性荡然无存,倒不如抡干了大干一场,一来震慑金国,二来围魏救赵,逼南下辽军回师。

  老曹听到这里,不由点头:“老种虽非俊才,倒有担当。他不知我占了幽州,耶律淳有家难回,亦高估了萧干、耶律大石等人忠君之心,仅仅于他的角度而言,进攻的确是解题的手段。”

  请收藏:https://m.biquge6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