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61章 阿谀谄媚之臣_重生之吴霸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谏官又称言官或垣官,职在讽议左右,以匡人君,监察方式主要是谏诤封驳,审核诏令章奏。

  这一群体,在明朝可谓是达到了巅峰。

  按照明制,这个群体总人数一般保持在二百人左右,为历代之最!

  明代的皇帝从制度上赋予了言官广泛而重大的职权。

  如规谏皇帝、左右言路、弹劾百官、按察地方等,大凡从朝中到地方的各级衙门。

  从皇帝到百官、从国家大事到民生,都在言官的监察和言事范围之内。

  所以,明代言官身份独特,职权特殊,对于朝野上下都能起到震慑作用。

  只可惜,在明代中后期的时候,言官的性质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各种言官冒死上谏,以挨廷杖为荣,被处死,还能流芳百世……

  这不是畸形了吗?

  庆忌不得不引以为戒。

  毕竟言官的职权过于特殊,风闻奏事,捕风捉影,鸡毛蒜皮的事情都会报告到国君的跟前,岂不是让庆忌忙死?

  难道,庆忌非要给自己找罪受吗?

  他又不是受虐狂!

  “善。”

  庆忌坐于陛台之上,挥了挥手道:“设立敢谏之鼓、诽谤之木事宜,不必再议!”

  “为人君者,当善于纳谏,从善如流。寡人朝中有如此之多的贤臣,稷下学宫亦有数千士子敢言直谏,寡人何愁言路被堵塞?”

  闻言,群臣都不禁纷纷下跪,高呼道:“大王明鉴!大王万年!”

  但是,治粟内史曾点,并不打算放过庆忌。

  “大王,臣以为,敢谏之鼓与诽谤之木可以不设立。然,大王身边,朝中应该有诤臣,即谏言之官!”

  曾点显然是有备而来,手持牙笏,朝着庆忌躬身作揖后,朗声道:“凡择诤臣,当以三事为先:其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

  “为诤臣者,必国而忘家,忠而忘身之士!”

  “臣附议!”

  “臣等附议!”

  诸如孔丘、冉耕、子路等儒家学派出身的大臣,都纷纷下跪,请求庆忌设立“诤臣”。

  所谓的诤臣,其实跟言官是一模一样。

  在晏婴给庆忌所上的奏疏中,也提出来,要设立“诤臣”,以在国君身边进谏言,以使国君明辨是非、曲直、得失,然后改正……

  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庆忌如何能答应?

  按照曾点的说法,这诤臣的挑选标准,可谓是十分苛刻的。

  诤臣必须正派刚直,介直敢言,而不患得患失,爱身固禄。

  再次,具有突出的学识才干,既通晓朝廷各方政务,洞悉利弊动态,又能博涉古今,引鉴前史。

  除此之外,还须具备一定的仕途经历,历练稳重。

  对于年龄、出身以及文章、词辩等方面的能力也有具体的要求……

  总而言之,品行、才识不可缺失。

  能当上诤臣(言官)的,都是一群要名不要命的狠角色,譬如魏征、海瑞这些千古

  请收藏:https://m.biquge6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