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2章喜讯和噩耗_神风之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九日,津坊到港,留求红糖价格略有上涨!海东甜食、蜜饯价格未变!”

  “福江港虎骨、熊胆、人参需求量暴增!雪狐皮一抢而光,一张可换上好湖丝一石!”

  “丁州屯民私垦案已经审结,人犯罚判三月苦役并处罚金二十贯,私垦田亩已被捣毁!”

  如果说在福江、严原出没的说书人口中的各种小书单回本不过是张煌兴之所至为了哄妻儿才从记忆深处调出的故事梗概并有新招募的文人加以填充形成的话,那现在这份充满了各种商情和地方新闻的《东海商报》才是张煌处心积虑的控制舆情的手段。

  不过受制于各种新闻传递的便捷性,目前这份由内务厅发行的《商报》还只是周刊,然而其配合驰废商禁的作用却是极大的。

  在其展示的种种利好的信息的刺激下,作为中国历史上商业气氛最为浓烈的两宋的延续,驰废商禁后的东海很快就出现了农商并举的繁荣景象。

  这种繁荣的景象甚至刺激了刚刚从蒙元控制区中逃离的新移民,其最直观的数字就是从东海四年以后新授田的移民数量首次低于了投身工商业的新移民数量,这些投身工商业的新移民在为东海创造了大笔的财富的同时也同样减轻了东海官府在总量已经不多的可耕屯田授予方面显现的压力。

  是的,虽然无商不富,但毕竟无粮不稳,所以在隐岐、淡路、佐渡以及统门河城等开拓地尚有战争阴影威胁的情况下,东海上下把唯一能安全扩展的目光投向了大小琉球。

  东海五年九月,东海决议在大琉球的北部设立南京应天府,置留守和正五品府尹,由此拉开了对南方宝岛的正式开发进程。

  “睿梫兄。”在小琉球本岛上,身为正四品琉求道大都护兼南京留守的沈鸿冲着由快船送来的应天府尹苦笑着。“这次主上可是交给你一个苦差事啊。”

  原殿前都班直、前长水军都指挥使、护军都尉严应芬眉头挑了挑,不知所措的看着沈鸿,就听他解释着。

  “南京濡湿,即便是江浙的移民也未必受得了这种气候,更不要提你带来的三千北地功民屯户了。”

  随着陆陆续续招募来的女真骑兵,张煌终于对仅剩下的汉军动手了,这一批被派往南京的功民屯户中就一千户是老汉军。

  “这是其一,其二,虽然南京没有日本人一样的国家,但生番却是不少,这些生番和小琉球上的熟番还不一样,一个个树汁涂脸,生食人肉,有如鬼魅一样。”严应芬的眉头开始紧锁了起来。“其三,南京靠近福建,虽然蒙胡尚未登岛,但窥视之心不减呢,恐怕你还要防着对面的大军。”

  “沈大人,听你这么一说我心中有底了,万事开头难嘛,不过好歹这次拓殖也有几万人。”

  三千功民屯户都有配妻,再加上

  请收藏:https://m.biquge6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