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零六章 盐铁使的人选_大唐万户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路损耗、盐司权限以至地方分利,皆是一笔糊涂帐,明明可以有百万贯的盐利,可最后入左藏(央金库)只有十数万贯,所以也不受朝廷重视。

  臣因此以为,对盐政朝廷应该坚决收权,设立直属机构进行专卖,也不需从民户抽丁服盐役,应象军户一样设立专门的盐户,从事盐业生产,由朝廷直接控制,由朝廷地专署机构向其购买,再加价卖给盐商,所有漕运贩卖皆由商人自己完成,官府不干涉,这样一来,地方官府无法再插手盐利,而加价的盐利则以税的方式直接收归朝廷,臣最保守的估计,一年的盐税少说也有三百万贯。”

  三百万贯,这就相当于大唐现在一年的税钱,如此巨额的收入,使李隆基的手都微微颤抖起来,有了这笔钱,他的许多计划都可以实施,但他依然对交与民商经营不甚理解,不由疑惑道:“盐利归朝廷,朕极为赞同,但由商人来进行二道、三道的经营贩卖,朕却不是很赞同,商人皆唯利是图之辈,盐又是民生必须,若由他们控制贩卖,那天下百姓岂不是无盐可吃,或是有盐也吃不起?”

  “陛下,臣倒不是这样认为!”

  李清摇了摇头道:“史记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臣也是商人出身,深知商人逐利地天性,但凡事都有两面,只要能善于用它有利的一面,尽量减少寡头垄断,打击不良商人,若有必要,朝廷也可设常平仓调剂,让它囤积不成,而对于守法商人则放手让它们经营,朝廷收税便是,否则事事都由官府来做,不说这庞大地人员开支朝廷负担不起,而且这间的暗箱操作,这损公肥私之事也禁绝不了,臣地新盐法正是从这个角度考虑,才建议以民商来直接面对百姓。”

  他一边说,一边偷眼看李隆基的表情,见他虽然在听,但明显有点心不在焉,对他的话不置可否,这让李清不禁暗暗叹息,唐朝的商业之所以比不上两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官府对商人限制太大,一方面课以重税,设下种种规矩,另一方面却又从骨里蔑视它,作为一国之君的李隆基都如此轻蔑商人,更不用说下面的武百官。

  但这又不是几句话就可以将李隆基说通的事,唯有以利诱之,以事实来说话,让他逐步接受自己商能兴国地思想。

  想到此,李清长身而起,脸上洋溢着坚定而果断的神情,他道:“陛下,现在盐税收入也不过一年十几万贯,影响并不大,倒不如让放手让臣去试验两年,臣愿意立下军令状,两年内若拿不出三百万贯地税收,臣甘愿被罢去户部侍郎一职。”

  不知是李清坚定的态度让李隆基动容,还是三百万贯的承诺让他动心,李隆基考虑了半天,才终于缓缓道:“也罢,朕答应你这一次

  请收藏:https://m.biquge6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