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71章 治天下比打天下更难!_埋葬大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71章治天下比打天下更难!

  自从举起反旗的那天开始,朱皇帝就一直在琢磨着未来的方向,只是任凭朱皇帝绞尽了脑汁,却找不到一个靠谱的方向。

  无论是继续像历朝历代一般沿用礼治还是像后世一样完全推行法治,都不可取。

  因为大明的情况跟历朝历代不同,跟后世的情况也有很大的不同。

  从夏商周直到大清唱了凉凉的历史长河中,中原堂口一直都是小农经济为主体,虽然也存在各种工坊,但是在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工坊的发展其实是受到限制的,再怎么萌芽的那啥玩意它也仅仅只是萌芽。

  而现在的大明却是遍地工坊,不仅有朝廷掌握的五小工业等工坊,同时还有盐、驿等其他行业,对于工人的需求量远超历朝历代。

  一个是小农经济,一个是工业经济,两者不仅生产力的高低有所不同,就连其本质上也是大不相同,再继续沿用旧有的礼治自然就是扯蛋。

  像后世一样完全推行法治呢?

  也一样是扯蛋。

  再加上没有经历过八国蛮夷入寇也没有经历过倭奴入寇,反倒是大明在车翻了大清之后又不断对外开拓,以致于天朝上国的思想和论调一直都存在。

  想要在这种情况下全面推行法治,所要面对的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更关键的是,传承几千年的礼治也未必就全是糟粕而没有好处。

  事实上,很多礼治被打为糟粕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其缺点,而是因为礼治跟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冲突。

  举个例子,大明现在各地都有一大堆工坊,这些工坊当中有的以男工为主,有的以女工为主,也有的是男工女工都要用陌生、适龄男女能够接触到的机会相对于没有工坊的时候大大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有男工和女工互相看对眼了,怎么办?

  礼治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法治则讲究的是对单个自然人权利的保护——按照礼治,如果双方当中有一方的父母不同意这门婚事,都意味着双方之间得黄铺子,而从法治的角度来讲,自由恋爱本身就是自然人应有的权力。

  是不是产生冲突了?

  这还仅仅只是第一层的冲突。

  接下来要面临的就是第二层冲突——工坊主们会支持礼治还是法治?

  这种事情其实想都不用想,工坊主们绝对会支持法治,他们甚至不惜跳起来用脚投票。

  因为支持礼治就意味着要损失两个工人,而支持法治则能在最大程度上保住两个工人。

  再然后就是第三层冲突——宗族与自然人之间的冲突。

  这事儿其实是明摆着的,因为朱皇帝不可能强令取消或者消灭所有的宗族,哪怕朱皇帝可以强行以国法来代替宗权宗法,哪怕朱皇帝和朝堂诸公用尽手段诱使百姓们分家,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宗族在

  请收藏:https://m.biquge6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