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808章 陛下自己想变法,关曹操什么事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纷的案子时,不会再保护拥有买卖契约或者未登记地契者的利益,然后把纠纷田地籍没入官一半,另一半分给双方争讼人——

  这个,其实跟武帝时鼓励商人揭发同行隐匿财产,则将抄家所得一半奖励给告密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只不过朝廷这个新法力度没那么狠,同时只影响田地庄园这些不动产,不影响金银钱帛。田地庄园本来就比较难隐匿,朝廷集中打击这一点的话,而且坚持为之,应该是经得住史书考验的。”

  说白了,李素是要趁着这次曹操也对关东的卖地世家豪强下狠手的契机,在关西正朔朝廷这边也差不多力度地堵一手防御性立法。

  虽然肯定会激起反抗,但天下人没得选择,因为天下就剩两家了,没别的地方可以逃可以投奔。

  曹操那边立法更狠,是直接抢的,刘备这儿好歹只是升级到“买田不登记就不承认你的买”,并没有导致世家豪强的直接损失,所以相比下来还是投靠刘备更赚。

  而刘备一旦把这个“不动产强制登记”制度推行下去,将来远期会形成什么下场,世家豪强肯定是看得懂的:

  到时候,他们再想隐藏瞒报占据的土地面积,就很难了,要是再推而广之,将来刘备控制彻查地方上藏匿隐户、逃亡这些黑户人口,也会变得越来越难。

  刘备要的不是直接短期内多拿钱多收税,他要的是国家对全国人口和土地状况的更精细掌握。

  而这种更精细的基层情报掌握,能够起到什么样的远期作用,李素是最明白的——假以时日,或许是几十年之后,全国土地登记造册完善了,那不就能直接“履亩而税”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简单粗暴收人头税了么。

  原本历史上,第一波成功履亩而税的操作,要到唐朝后期宰相杨炎推广“两税法”,才算是让中央朝廷开始系统地登记各地的土地占有情况。

  发展到宋明之后进一步完善,有了“鱼鳞册”、“黄册”这些政府土地登记册。而汉朝这种把土地税绑在人头税上的朝代,原本是没有系统的土地登记的。

  不管怎么说,土地税按实际占有量征收,肯定是比附着在人头税上,要高级不少。

  纯收人头税的朝代,对土地兼并的反抗和控制肯定更弱,也几乎没有超过两百年的朝代(西汉是靠汉武帝的时候户口锐减,还法外弄死了很多有钱人,所以拖慢了灭亡)

  而土地税按土地实际占有情况征收后,朝代普遍能活两百五十年往上,甚至三百年(唐宋明),这里面多多少少有土地兼并速度被延缓的因素在内(但也只是延缓,不能根治)

  这后面这些推演,没必要跟刘备说清楚,也不可能说清楚。但刘备已经大致理解了李素想趁着这个机会做成一个什么事儿。

  原则上来说,他也是支持这样做的。毕竟这样一来,他们就显得是跟曹操各打各的,就算将来事实上继承了曹操的变法红利遗产,也不会被说是跟曹操勾结。

  如今的关东各州,肯定是有很多世家豪强为了两头下注、明明曹操禁止了土地交易,他们还依然顶风作案以超低价贱卖土地、套现移民。

  而买那些超低价土地的买家,显然就是贪图这个超便宜的价格,所以帮助那些“违反曹操禁令的非法移民销赃”。

  刘备要做的,就是公开立法,表示无论在哪儿,那种“卖了田不登记”的行为,都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私相授受的田地买卖,官府不承认。只要将来有纠纷,有人指认说那块田其实是他的而非目前的实际占有人的,那么这个实际占有人就得举证拿出他在官府处强制登记过的地契来抗辩。

  拿不出这个官方强制登记,就等着这些贱买的地被没收一半吧,剩下一半原告被告再各自分四分之一、

  这样也逼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当原告,听说谁家有没登记的田就去攀咬,把天下所有有田不登记的大户统统往死里逼。

  陛下不是要你们的地!陛下只是要你们先强制登记!

  不登记的下场,就相当于只有购房合同!但没有房产证!

  请收藏:https://m.biquge6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