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86章 此功当浮一茂才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正一千石的高官了么!

  而且最难得的是,刘虞答应把茂才的举荐名额给他用!从此以后,李素也算是在大汉朝权威崩塌之前,正儿八经走察举制升迁路线的正道官了。

  汉朝官员一贯以察举为最正途,虽然没有后世宋朝以后的“科举官歧视其他出身的官”那么严重,但总的来说还是有鄙视链的。

  李素之前都是积功为官,虽然也有“免纳修宫钱”的美名,但毕竟缺了察举这道光环。

  他孤身一人来历不明,这辈子也不可能举孝廉了。

  现在,却跳过了孝廉补上了更值钱的茂才,终于功德圆满——稍微说一句,茂才和孝廉并不冲突,很多真正的名臣都是可以先举孝廉后举茂才的。

  因为茂才都是针对已经是在职官员的人,因为做官时表现出来的才学牛逼,再举茂才提拔。所以很多都是已经四百石、六百石的官员,举茂才后直接提拔到一千石。

  另外,因为茂才提拔的官职更高,所以茂才的难度也更大。孝廉是每个郡的太守就有资格举的,而茂才得州牧、刺史才能举,而且无论每个州人口多少,每个州每年都只有一个茂才。

  大汉朝十三州部,加上三公和大将军可以举茂才,整个国家雷打不动每年最多17个茂才。

  而且因为汉灵帝时期三公也是可以卖的,所以“今年有没有举过茂才”会成为三公售价的一个重要含金量标准。

  比如你要是今年第一个买太尉的、今年太尉还没举过茂才,你买到太尉后要举一个茂才,那你这个太尉可能就要一亿。而如果太尉今年已经举过茂才,你买了太尉之后没名额再举了,那这个太尉至少贬值到五千万。

  历史上崔烈的三公之所以便宜,就因为他是187年下半年买的,当年的察举指标都被前任霍霍完了。而曹嵩的太尉之所以超贵,就因为他是翻篇后188年开春买的,所有察举名额套餐还没用过呢。

  地方上也是一样严格,历史上,刘备就是194年当上徐州牧后,因为那一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上半年陶谦死前已经把当年的茂才名额做人情用掉了,导致刘备上任后没法直接举茂才。

  硬生生熬到第二年195年,刘备有名额之后立刻举了袁谭为茂才,导致徐州势力与袁绍的关系立刻缓和了——袁绍原本把刘备视为公孙瓒的助力,是敌视徐州的。刘备给袁绍儿子一个茂才,袁绍马上就跟刘备和睦了。

  可见茂才之值钱。

  不过,李素想到这一点后,马上也意识到问题:“使君……据我所知,陶谦陶刺史在五月卸任之前,似乎已经举过幽州今年的茂才了,要不我还是等明年吧,别让使君难做了。”

  刘虞傲然道:“有什么难做的?陶谦把幽州搞得糜烂至此,他也好意思举茂才?他麾下那些人,一个都不配当茂才!我自会向陛下诚恳谏言,让陛下特许我破例另举!”

  能跟蔡邕合作写出《驳灾异论》、遏制张举逆檄的流毒,这样的贤才都不算茂才谁还配茂才?

  难道真要让反贼喷大汉朝“举茂才不知书”才好?

  当然,这些都是奏表上的官面话。

  至于实际……

  一个茂才一千万,一个对外宣称没花过钱的破例特招茂才,给皇帝两千万好了。

  刘备有钱的。

  请收藏:https://m.biquge6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