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52章 沮授的最后一次挽救尝试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寒。主公原先的用兵之法,深得孙吴正道,集结重兵聚歼顽敌,只是遇到眼下的现状,或许要略作调整。”

  辛毗先拍了个马屁,强调“袁绍的方略原先是没错的,如果没有瘟疫,就该按袁绍的原计划继续执行下去,现在变也是因为遇到了新的突发情况”。

  袁绍这就很开心:看看,孤当初就是对的,现在要改,也是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实事求是随机应变,不是认错!

  被辛毗的谗谀之言说得有了面子,袁绍纳谏的态度瞬间又好了不少,也不顾辛毗平时身份相对低微、不配谈论军政大略,微笑着追问:

  “佐治但说无妨,孤向来虚心纳谏、闻过则喜。后续方略,该怎么调整就怎么调整。”

  辛毗陪着笑脸,小心翼翼把沮授教他哥、他自己又重新领会消化过的计策,用委婉的措辞转述出来:

  “主公之用兵,不下于汉高祖。韩信曾言,高祖将兵,不过十万,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是以兵过十万,堆砌于一处,反而发挥不出战力,徒增损耗而已。

  但单路将兵不过十万,并非坏事,主公善于用人,麾下谋士良将众多,正是高祖之资。将兵超过十万时的累赘,完全可以靠分进合击、委任贤能名将来解决。

  吕布、张辽领太原、上党之军,若能侧击迂回,自成一路。从它道断关羽后路,正是韩信斡齐、彭越挠楚之势。如此,则主公得高祖之利,而避高祖之弊。

  主公可还记得:当初许子远建议主公出战时,一条重要的理由,或者说情报,便是因为南线李素以关羽麾下擅领山地强军的王平,突越大别山,威胁淮南、汝南侧翼。牵制曹操大量兵马。

  故而许子远推算出关羽在河东、河内总兵力有所衰弱,此前相持乃是虚张声势,这才有了我们后续的主动进攻。

  可既是如此,‘王平被调走、关羽兵力空虚’这个特点,许子远为何不深入发掘利用呢?关羽屯河内,原先的后勤粮道,主要依赖汾水水运,自临汾、侯马转入沁水水运。

  而沁水粮道保障之关键,便是上党空仓岭以西的端氏、蠖泽二县。此二地去年冬天张辽试图夺取,确实曾遭惨败,损兵折将。

  但此一时、彼一时也,当时惨败,正是因为王平、张任二人联手,王平擅把太行险道,张任擅守城池。张辽兵马虽众,翻越太行余脉空仓岭奔袭,受挫也是应有之意。

  可如今我军大军光复河内大部,轵关、箕关、石门三陉有重兵压境,怕是张任的防守重心,也得从端氏前移到石门,援护关羽合力死守、步步为营。

  我军若是将计就计,把目前的主力大军,只留十万人在河内,其余由丹水转而往北机动、走上党攻河东北路的路线,分进合击。

  具体路线的选取上,再故意走张辽去年冬天失败过

  请收藏:https://m.biquge6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