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0魔都往事,白老爷略施小计,扭转乾坤救金门_走偏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绿皮火车轰隆隆进入上海站,三叔和白老爷他们从火车上下来,只见人如潮水,带着喧嚣之声,正往出站口涌去。

  人们或拖着行李箱,或带着娃,或者三五成群结伴而行,进入上海这座大都市。

  外地来的人,眼神里都带着陌生和好奇,就像是山老鬼进城,对这座大城市带着崇拜和敬仰之情。

  有人说,上海人很高傲,在他们眼里,外地人都是乡巴佬,上海以外的地方,都是农村。

  不过他们确实也有这种资本。

  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上海自民国以来,就一直处于国内经济水平的领先位置,所以,就算是1985年那个年代,这边的各种环境,也要比全国各地领先一大截。

  当时国内大多数工人一年的工资,也就四五百,好点的七八百,而上海这边,工人的年平均工资,就已经达到了1500块钱。

  三叔等人出了火车站,就跟着白老爷,一起去火车站附近的面馆吃了个面,一碗面竟然要八块钱,比广州要贵许多。

  此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多,吃碗面之后,白老爷就带着四个徒弟去找住处,等落了脚,放了行李,再去这大上海周围转转,看看上海的夜景,等第二天再去找白老爷的那位故人。

  文化运动那会儿,白老爷曾流落街头,漂泊至上海,在这边艰难度日有好几年的光景,所以他现在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上,算是老马识途,轻车熟路。

  出了火车站,坐上拥挤的公交车,兜兜转转,来到一家名叫“国际饭店”的地方,办理了入住手续,每人住一晚,就要55块钱。

  m.qitxt.com

  可谓是相当奢侈。

  三叔等人都肉痛不已,白老爷却呵呵笑,说:“这价位的宾馆,在上海只能算是中等水平,并不算贵。”

  大伙儿住进去之后,时间已经是下午六点多,黄昏来临,晚霞烧得像是铁水,照应在上海这边的各种民国时期留下来的西式建筑之上。

  师徒五人从国际饭店出来,一起出去走走。

  国际饭店距离南京东路不远,步行过去只需要半个小时不到。那时候的南京东路还没有被封锁成为步行街,中间可以通车,不过很堵,车辆的速度,比行人还要缓慢。两旁都是热闹的商铺,商铺前面的人流很拥挤,就像粘稠得化不开的液体在缓慢流动。

  三叔头一次看到这么多人的,摩肩擦踵,人堆着人,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南京东路两旁的建筑,都是清末民国时期留下来的老房子,颇有复古气息。从南京东路一直往前走,路过和平饭店,然后走到山东一路,也就是外滩那地方,河面吹来凉风,让人感觉很舒服。那时候还没有“东方明珠”,上海的标志性建筑,还是南京西路的电视塔,那也是当时国内最高的一座塔,那座电视塔

  请收藏:https://m.biquge6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