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那一年知青_重生之大医精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病人家属的态度如此坚决,加上还有张宏主任的关系,吴刚虽然心里有些嘀咕,但还是以最快速度把老爷子收进了病房。

  把老爷子送进VIP病房,特级护理安排上,各种治疗的医嘱也都下好,看到老爷子生命体征平稳,吴刚总算松了一口气。

  别说上手术台了,就这么躺在病房里,吴刚都害怕老爷子突然一口气没喘上来,直接就去见释迦摩尼去了。

  就这,还开刀手术?吴刚觉得张宏主任给自己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等到忙完一切,吴刚和病人家属才重新面对面坐下,继续商讨手术的问题。

  “虽然这话我估计你都听烦了,但我还是得说一句,老爷子年龄太大了,九十三岁的高龄,手术麻醉这一关都不一定能过,手术风险实在是太大了,你必须得考虑清楚。”吴刚仍没有放弃劝说,苦口婆心道。

  “手术是一定要做的。”女青年没有丝毫的动摇。

  “为什么呢?”吴刚实在弄不懂:“我和你说实话吧,即便是手术,老爷子最多也只有几年的光景了,为了这么几年的时候,这么折腾他,而且还有手术失败的风险,这实在太不理智了。”

  “因为再过三个月,我就可以把画运回国,太爷爷等了一辈子的画,不能就这么错过了。”女青年情绪低落道。

  “画?”

  吴刚有些不明所以,他之前是听张宏主任说过,这个病人以前似乎是徽京有名的画家,但这和他的手术有什么关系?

  女青年叹息了一声,开始娓娓道来太爷爷的往事……

  太爷爷原本是一位天赋极高的画家,年轻时就在国内小有名气,但在那个荒唐的年代,名气有时候反而是一种累赘,第一批下乡的知青里,就有太爷爷的名字。

  从小就在城市里生活,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太爷爷,在下乡的第一年,就感觉到了原来活着是这么辛苦的一件事。

  太爷爷去的是一个常年严寒的城市,起初他是住在农民家里,生活还勉强过得去,可随着知青楼的拔地而起,他的苦日子也就来了。

  那年冬天,煤炭短缺,农户家自己都不够烧得,能分给知青的就更少了。

  而知青内部也是分等级的,像那些明确了年底就能回城市的知青,锅炉里永远不缺煤,而太爷爷这种一呆就是一年多的,归家遥遥无期的,就只能裹紧被子熬日子了。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熬过去,日照的时常越来越短,黑夜渐长,太爷爷就这么蜷缩在冰冷的炕上瑟瑟发抖,身体冰凉,觉得自己随时都要被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带走。

  直到有一天,生产组里的一个姑娘送来了珍贵的煤炭。

  那是个扎着双马尾的漂亮姑娘,用鲜艳的红格子布抱着整整六块煤炭,咚咚咚敲响了太爷爷冰冷寂寥的房子。

  火,升起来了,逼仄的房屋

  请收藏:https://m.biquge6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