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章_清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调怨声载道,杨铎纪纲等人趁乱四处活动,各种流言频出,什么某大学士是伪君子,为成就自己的声明不顾百姓死活,某大臣出城投靠燕王,某大臣乘夜难逃,甚至还有皇帝早已离开皇宫,驾往湘楚的消息。

  “征调民夫是掩人耳目,迷惑燕王,皇帝和朝中大臣早跑了!”

  “高皇帝对百姓仁慈,燕王殿下也仁爱百姓,当今天子却是如此!”

  “都说燕王才是真龙,如今看来……”

  流言愈传愈烈,各种版本纷纷出炉,军心都开始不稳。守城的武官弹压了几次,却治标不治本。连很多武官都半信半疑,何况下边的军汉?

  皇帝真跑了?

  自己真成了拖延燕王的炮灰?

  朝廷里的那些大官也跑了?

  军中人心惶惶,百姓怨气冲天,建文帝却被蒙在鼓里。

  身为一个标准宅男,建文帝多是从大臣和宫廷侍卫口中得知外边的消息。如今六部官员各有打算,徐辉祖等勋贵闭门不出,朝中武将贬的贬,守城的守城,围绕在皇帝身边的只有方孝孺和黄子澄等人。皇帝听到的,看到的,是经过这些人润色的。

  建文帝知道京城被围,却不知道城内人心浮动,城防正岌岌可危。

  方孝孺性情耿直,一心忠于正统,眼中容不得一粒沙子。只要他认为是对的,是对朝廷好的,便是背上骂名也要去做。

  黄子澄知道方大学士的名声越来越糟糕,城里骂他的比骂燕王的人都多,却没有趁机向皇帝告状,而是同齐泰商量之后,将这件事隐瞒下来。

  城内乱了,皇帝身边不能再乱了。万一这些流言是燕王细放出的,皇帝被气出个好歹,他们就是罪人。

  黄子澄难得聪明一次,猜到了流言的真相,但他选择的处理方法却是大错特错。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还要在建文帝面前粉饰太平,不是蠢到极限还能是什么?

  燕军发动了几次试探性的攻击,没有取得战果,收大军回营,只派人轮流对城内喊话,大数朝中奸臣的罪状,要求朝廷处决奸臣。

  “殿下仁慈,不忍见百姓受苦。但天子无道……只能奉高皇帝遗命靖难……朝中有奸佞,不除不能安天下!”

  军中嗓门大的都被集中起来,举着喇叭每日几喊,主题鲜明,中心思想明确,语言丰富多样,说服力非同一般的强,连部分死硬派都在这样的语言攻势下产生了动摇,足见撰稿之人功力深厚。

  孟十二郎摆摆手,过奖矣。

  同孟是老交情的刘提调表示,孟同知真不考虑改行当文官?

  如此大才,当真是可惜了。

  入夜,徐增寿避开朝廷的眼线,亲自去见了李景隆。

  翌日,有官员上疏,请天子再派人往燕王处说和。

  经过廷议,建文帝决定遣兵部尚书茹瑺、都督王佐往燕军大营。

  在暖阁拟旨时,有内侍提醒建文帝,茹

  请收藏:https://m.biquge6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