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十一章 船闸与进减水闸_建造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运河的交界处,当运河水量不足时,便开闸向运河输入水源,踢提升运河水位。

  减水闸则是在运河水流量过大时,向外排水,建于运河与减河的交界处。

  前者是提升水位,方便船只通行,后者是避免运河水流过大,对运河造成额外伤害以及保护船只的运行。

  毕竟一但运货的船只在运河上发生事故,船舶上的货物十有八九是救不回来的。

  保证运河上的行驶安全,也是重中之重的关键。

  对于水闸这方面的建设,李元瑷压根就没有跟阎立本、姜之明商议。

  在这点上他很清楚,根本无需商议。

  阎立本、姜之明自身有着区域的限制,他们的能力毋庸置疑,可唐朝人的思想注定了他们想不出宋明时期盛行的水闸大坝。

  水闸大坝兴盛于宋朝,元明时期抵达巅峰。

  尤其是京杭大运河上,至今还留有造福后人的各种水闸,其中戴村坝号称运河之心,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故而在这方面,李元瑷直接独裁,不给他们发表意见的余地。

  但是在什么地方修建大坝,大坝应该怎么建造,这方面李元瑷还是会虚心向他们请教的。

  从洛阳开始,经过通济渠、山阳渎、江南运河为止,李元瑷、阎立本、姜之明耗时足足五个月,测量水位,研究地势,决定于与这千里运河上修建船闸大坝九座,进水闸十六座,减水闸八座以确保大运河的粮道畅通。

  对于李元瑷所请,李世民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安排地方官员招募当地徭役,协助工部官员修建各类大坝。

  与此同时,李元瑷还受到了李治来的一封私信。

  “高句丽渊盖苏文弑君摄政之后,只用了两月时间,即稳定高句丽局势,且与百济联合,分兵两路,由南北夹击新罗,新罗女王以派遣使臣向父皇求助。父皇并未立时答应,但以派遣使者入高句丽,勒令高句丽罢兵。渊盖苏文蓄谋已久,定然不会同意。父皇已决定亲征,时日定于明年,望汝与一年之内,确保大运河畅通,为父皇做好征伐装备。”

  看着这书信,李元瑷将阎立德、姜之明叫道身旁,道:“情况有变,立本,你来监督通济渠、山阳渎、江南运河的水坝工程,朝廷给了足够的徭役,务必在一年之内,保证运河的通畅。之明,我们立刻动身北上,去攻克最难的永济渠。那里是你父亲最不甘心的地方,我们去把他解决了。”

  见李元瑷说的那么严肃,阎立德也知道事情有了变故,一口应诺:“殿下放心,这些交给我了。”

  姜之明更是一脸的战意,永济渠南段地理位置特殊,当初就是杨广不听他父亲的良言,执意要在地况复杂的河道挖掘出可通龙舟的运河河道,导致永济渠连年堵塞,尾大不掉。

  此事姜之明的父亲姜敬一直记挂在心,直到临终时都在思考挽回之策。

  姜之明早已研究多年,未得良法,才转与研究汴水治理。

  现今有一个所学惊人的上司,姜之明相信一定能够攻克此难关。

  对于李元瑷,姜之明这位出身水利世家的才子,早已心服口服。

  请收藏:https://m.biquge6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