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辅之子的侯方域_崇祯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成为主谋者之一。

  “朝宗兄,你真要称病回返京师之中?

  小弟以为,此事朝宗兄还是要想清楚才好,我等被朝廷派遣至此虽说吃了些苦头,可现下移民安置之事已是初见成效,此时回返怕是会引发不必要之舆情,还望朝中兄慎思!”

  说话的是三人中最年小的冒襄,今年只有十八岁,脸上的稚气尚未完全脱去。

  说起来,历史真是偶然中带着必然。

  原先历史上的明末四公子----方以智、侯方域、陈贞慧、冒襄四人,都是在前科不第后进入了国子监中就读,而方以智现在已经远赴欧洲,侯方域等人虽没有如原先历史中那样前往南京,但却在国子监中成为了好友。

  崇祯十一年,首辅温体仁的的建言被朱由检采纳后,国子监适龄的一千多名举子被分批派到了湖广以及河南靠近荆襄的府县,协助地方官府进行移民搬迁诸般事物,侯方域等三人被分派到了荆州府。

  对于侯方域他们这些家境优渥的世家子弟来说,这次的差事简直就是从天堂一下子掉进了地狱一样。

  先不说那些大字不识、愚昧之极的移民是如何的难以沟通,单说他们日常所处的环境以及待遇,就足以使得很多人崩溃无比。

  从锦衣美食到布袍猪食,从风花雪月到肮脏混乱,整日里奔波于那些衣衫褴褛的草民中间,要在当地官员的命令下,安排好这些移民每天的行程、食物,等到了官府划定的移民点之后,还要安排移民们进行各种劳作,眼前的一切一切都让侯方域们处在了崩溃的边缘。

  经过半年的各种挣扎,这一千多名举子们,中间已经有数十人偷偷返回了各自家中,这些逃兵普遍都是家中长者在朝为官的官宦子弟,这也是他们抱着侥幸念头偷返的依仗。

  “朝宗贤弟,适才辟疆所言甚为有理。

  虽说我等听闻有人偷返回家,但贤弟你别忘了,叔父大人可是位极人臣,岂是他人可以相比,你此次要是私自回返京师,若被有心人探知,怕是于叔父之声誉不利啊!”

  陈贞慧看着脸上已有不耐之色的侯方域出言劝道。

  “哼哼!

  要不是因着那个遭瘟首辅之子也至荆襄之故,所以家父才强令小弟前来,侯某何至于经受此般劳苦!

  那个温祯玉就是个官迷而已,为着升官简直是不择手段!

  你们看看他现下这副模样,哪有首辅公子之气派,完完全全就是一副乡间农夫之做派!

  整日与那些愚钝民夫厮混,就这般模样,将来如何居于庙堂之上?

  想要位极人臣,就当以智略为圣人出言献策,而不是做出一副亲民之样貌流于乡野之中!

  侯某敢断言,温某人之前程止于五品一下,终生亦不得迈入殿堂之上!

  将来之朝堂,还是我辈智略出众之人居之!

  定生兄长、辟疆贤

  请收藏:https://m.biquge6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