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_崇祯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处?”

  其实他心里对温体仁的几项提议是非常认可的,尤其是最后一条,彻底颠覆了他对大明官员顽固守旧、僵化保守的这种认知观念,让他对未来的全面改革充满了期待。

  温体仁关于将驿站半商业化的建议简直是神来之笔,这种超前的头脑和意识、开放的思想和行为,不去做生意实在是可惜了。

  众所周知的是,历朝历代的驿站都是建在城与城之间的道路一旁,除了转送传递各地的紧急情况以外,另外的的一个主要功能便是,给来不及赶到下一座城市的过往官员提供临时落脚点,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使其免受风餐露宿之苦。

  但对于占据着黄金地段的驿站来说,这项功能却有浪费资源的嫌疑。

  在过去的年代里,官员的出行是受到严格限制的,除了赴任、离职、致仕、调任、巡视这几条之外,不管是一品高官还是从九品的低级官员,在任期间是不允许离开自己职权范围之内的。

  而与之相反的是,路途上最多见的就是商贾。

  为了赚取利润,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每天都有大量的行商奔波忙碌着。

  很多时候,为了赶时间抢占商机,商人们以及他们雇佣的马夫脚夫经常会错过宿头,路宿于荒野之外成了众多行商的家常便饭。

  每逢雨雪狂风等恶劣天气,商贾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货物被淋湿泡烂,然后血本无归。

  损失钱财还是小事,更令人可怕的是,半夜熟睡正酣时遭遇盗匪,轻则货物丢失,重则人死财无,这种事例千百年来屡见不鲜。

  商贾们不是不想住进让人踏实放心的房子内,就算花些银钱大多数人也不会计较,但是谁会在荒草野坡中开店呢?

  在交通不便的过去,没有人会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开设酒楼客栈的,除非是孙二娘那样的人物。

  而驿站的存在恰恰解决了这个令商贾们头疼的问题。

  因为驿站是朝廷开设的,是官方的,没有土贼敢袭击驿站、劫财杀人,那样做的结果就是等着被官军给彻底剿灭。

  官府的威严是不允许被侵犯的,你有刀有枪也不行,官军手中的刀枪比你的更加锋利。

  驿站是不允许行人商贾入驻的,就算有些心思灵活的商贾找到驿丞后递上银钱,也只会被允许在驿站的墙外歇息过夜,这就是阶级的划分。

  士农工商,老祖宗早就排好定位了,你有钱也白搭,能让你在驿站外面睡个安稳觉已经是很给面子了。

  当然了,官绅士绅们的商队可以进入。

  除了冒用勘合以外,比如主人给路径之地的官员写上一封信问候一下,收到信件的官员就会明白什么意思,只要派人给驿站的驿丞打个招呼,会来事的商队掌柜再拿出一点心意,那你可以堂而皇之的入驻官家客栈了。

  但大多数小本经营,或者有些积累但却没有人脉的中等商贾们却享受不到这个待遇,作为从九品下不入流的驿丞却往往以官府中人自居,压根瞧不起这些商贩走卒,而这些大多数却会成为半商业化驿站的主要客源。

  驿站新政的实施将会为商贾们提供一个遮风挡雨的安全场所,从此这些人再也不用担心货物损毁失窃,甚至人财两失等情况的发生。

  相信这项举措会受到热烈欢迎,但这其中不包括官员以及相关利益群体。

  想到这里的同时,朱由检突然灵机一动:何不将类似于后世运输公司之类的车马行办起来呢?

  也不知道自己交代过的四轮马车研制到什么阶段了,那可是提高运输能力的利器,年底这段时间一直没太关注,等抽个时间得去一趟了。

  要是想办运输公司,那四海商行在这方面可是有着巨大的优势。

  分支商行几乎遍布大明各地的四海商行已经成为了大明商业领域的巨无霸,并且发展势头非常地迅猛。

  四海商行完全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将中短途以及长途货运运作起来。

  四海商行的旗帜下,没人敢打什么主意。

  现在不管是官场还是商场中,很多人都知道四海商行是谁的产业了。

  “启奏圣上,臣有话要讲!”

  突然之间,一道低沉有力的声音打断了朱由检的沉思。

  请收藏:https://m.biquge6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