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_崇祯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有了稳定的收入,并且更多更大的进项已经看得到,那就不能做守财奴。要把钱花出去,让钱流动起来,这样才能直接或间接的带动社会的进步发展。想拉动消费,就必须再找一个消费群体,各衙门的吏员近两千人,涉及到同样数目的家庭,加上他们的影响力,值得去大力培育。

  从东厂提供的情报来看,京师各个衙门的大多数吏员过的确实不如意。

  京师衙门众多,除了广为人知的内阁以及六部、督察院以外,主要还有六科、五寺、顺天府、厂卫等部门。

  六部除了尚书和左右侍郎等堂官以外,还有各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等主官。各司下又有人数不等的书办、吏目、随员等具体办差人员,更有马夫、厨子、更夫等杂役,这些人加起来足有好几百人。

  全部算起来,京师的吏员杂役数量几近两千人,这还不包括厂卫和内廷的二十四监。

  整个京师吃皇粮的人太多了,京营三万余人马,勇卫营扩充到了两万人,锦衣卫一万多人,内廷的太监宫女也有万余,这些人都要靠着崇祯的内帑养活。

  崇祯有钱之后非常大方,大幅提高了这七八万人的的月薪和待遇,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他的安全问题,所以银子必须花在刀刃上。

  军队以及内廷这些人虽然手中有了余财,但一是身份受限,二是很多士卒都是北地逃难来的孤儿,在京并无亲眷,所以很难在外花销,起不到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但这些衙门里的吏员就不一样了,他们都是京师本地人,家口都住在城里,所有的花销都在京城。

  这部分人要是手中宽裕后,其日常所费将会成为另一个消费主体。

  虽然在朝廷供职听上去很风光,但众多吏员们却是有苦自知。

  随着财政收入的日益恶化,国库里也是空空如也,哪有多余银钱支付吏员们的月薪?

  既然没有本色,那就用折色吧。

  于是乎,每到月初发放俸禄,各个衙门的门前就会出现一大群抱着布匹绫罗、米面杂粮、腌菜食盐以及一摞宝钞的人,这些人就是整天被上官指使的脚不沾地的吏员们,他们抱着的物资,就是这个月的薪酬,很多人就要指望这些东西养家糊口。

  这些物资都是各地上缴的赋税,在内承运库、广盈库、广惠库中堆放许久。很多布匹已经开始朽烂,根本无法做成衣服穿用,典当出去更是不值钱,宝钞也是废纸一张,很多商户早就拒收了。

  发放的大米很多已经发霉,腌菜上也布满绿毛,盐原先是两淮过来的大粒粗盐,最近才改成新盐。

  你还别嫌弃,若是不要的话连这些东西没没有。

  这些吏员大部分就跟后世的某个阶层一样,并非每个人都有机会贪墨收受贿赂,大部分人手中并不掌握实权,谁会去花冤枉钱给

  请收藏:https://m.biquge6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