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五十四章:震慑_明末汉之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超过一千最是合适。

  人大多数是选择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留下的几十小部落,实力最强的都不超过二百控弦,他们想要欺负或者统治其他小部落的可能性就小了许多。

  酋长们实力相差无几,就不能完成兼并,也就不能完成大发展,就不可能拥有控弦成千上万导致尾大不掉成为汉民族的心腹大患。

  当然,要得大草原长治久安还需接纳一部分愿意为大明效力的蒙古人,让“亲明派”头领获得好处,让阳奉阴违的酋长失去权力。

  有了“亲明派”通风报信,使得“红旗军”能够及时把握动态,再有对于铁器、粮食、贸易的控制,还有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控制住燕山不成问题。

  在燕山横行足一百天,秋季攻势宣告落幕,“红旗军”伤亡将士不到三百人。

  这个数量跟行军之时翻山越岭发生事故出现的伤亡数量差不多,由于衣服厚实,短兵相接的战士都顶盔掼甲,因此死亡率不高,目前损失不超过二百人。

  大军回师之时带上了许多前来服役的各部落控弦人,这些人情绪还不错,因为黄汉不让他们白忙,给予他们最基本的待遇,并且预发了半年粮饷让这些人留给了家小。

  这些来服役的鞑子从十二月开始计算月饷,每个月给六钱银子五斗杂粮,现在三两六钱银子和三石杂粮已经预付。

  如此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彰显为明军效力,他们的家眷会立刻得到温饱。

  劫掠喀喇沁左翼的过冬聚居区,把三四万鞑子的口粮和生活必需品都缴获了,足够发放跟随服役的鞑子几千石杂粮。

  缴获的粮食总量超过两万石,给予一些部落补贴几千石粮食后还有一万石结余。

  就地处理了一万几千石粮食和几大千羊羔、种羊、马驹、牛犊、幼驴大大减少了运输量,省得解救的汉民和俘获的鞑子妇女套上所有的大车也满足不了运力。

  还好“红旗军”带来的独轮车很多,回师之时一辆辆都是满载。

  一千余青壮年鞑子没想到被逼无奈跟着明军还会领到粮饷,更加没想到明军大大方方预发半年,本来被明军看上不得已离开家人的青壮年简直是因祸得福。

  鞑子很贫穷,粮食从来都是不够吃,他们的小部落被大部落欺负和剥削更加穷,饿肚子的不知凡几。

  明军要求十六岁到三十岁的青壮年服役不是由得酋长委派,而是根据记录的户口档案再让他们列队接受现场选拔。

  鞑子不知道明军是何用意,被选中的青壮年一个个垂头丧气,没选中的一半人暗叫侥幸。

  谁知明军太坏了,接下来才宣告跟着服役的控弦人有粮饷还预发半年,白花花的银子拿到手上,六麻袋三石杂粮堆在面前,大悲大喜的鞑子有一半人绷不住,哭得稀里哗啦。

  不仅如此,“红旗军”宣传队和镇抚官还广而告之,六个月后会从服役的青壮年之中再次选拔态度端正弓马娴熟之人成为实习正兵,届时军饷翻倍会拥有钢铁盔甲。

  请收藏:https://m.biquge6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