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八十三章,培训班_618_1855美国大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津津有味的。直到若干年以后,回想起来,才发现,我靠!那个溥仪不是个叛国的罪犯吗?那个跟着叛国者混,给他当保镖的又能算什么好汉英雄?还不就是个汉奸。至于他和日本人之间的一些矛盾,说得不客气点,不就是狗咬狗吗?日本海军和日本陆军的矛盾更大呢?难道山本五十六就是抗日英雄了?

  这样简单的道理,要是放在书上,虽然那会儿史高治才读初中,细细想想,也是能想明白的,但是通过放电视的方式,让史高治的心思全放在看那些漂亮的武打动作上了,根本就没时间细细的想,嗯,一不小心,就差点让人给洗脑了。

  不是说,洗脑最好大信息量轰炸,让人无暇深思吗?那还要安排讨论干什么?这其实也是强化洗脑的招数。首先大信息量轰炸的时候,选择的信息都是经过了精心的挑选的,然后讨论又是规定了话题范围,也就是必须围绕着他提供给你的那些材料的。而且,讨论是在公开场合,谁又敢在这样的场合说出史高治不希望他说的东西呢?但是一个人,哪怕他打心眼里不信史高治给他准备的那一套狗屁,但他还是必须认真的听,因为不如此就无法参加讨论,就会显得和别人不同,就会和群体格格不入而受到排斥。所以他依然会受到影响,依然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洗脑。

  比如在后世的网络时代,看起来网络时代的各种信息似乎又回归了书籍报纸阅读时代的调调,这些信息很多都是文字的,都是可以停下来思考的。但是网络时代却有一个非常有利于洗脑的特点,那就是信息特别的多。当各种信息超多的时候,事实上一般的人就会进入到一种无法选择的茫然中了。于是,一条信息放在什么位置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有多少读者会看到它,这实际上就起到了挑选信息的作用。一般来说,各种信息在表述的时候总会加进自己的倾向,无论一个媒体在自我宣传里面承不承认自己有态度,他都是有态度。这个态度就能影响人,最后,它一样有讨论互动,而这种讨论互动只要稍作控制,就能形成和史高治现在的培训班的讨论一样的效果。

  这几天来的职业道德培训基本上是这样的,上午一开始,听公司的一些高层做报告,这些报告大多都是从理论的高度说明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公司提倡的是怎样的职业道德,准受这样的职业道德对于员工本身的发展能起到哪些正面的作用。这里面还会夹杂着像喊口号呀,唱歌呀,玩游戏呀什么的群体活动,这样做可以拉近学员之间的距离,而学员们一旦关系好了,那么从众的压力就会更大,洗脑也就越方便。然后就是先进事迹的报告,这基本上就是每个学员将自己的故事了。这样一来,争

  请收藏:https://m.biquge6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