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0.第一百七十章_汉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者起舞,天子临朝,到群臣奏事,萦绕在鼻端的空气始终清新,还夹杂着类似熏香的味道。

  朝会之上,天子准诸侯王归国,并由丞相卫绾和大将军窦婴推荐盐官和铁官人选,随诸侯王一同启程。

  卫绾始终一副年老体衰精神不济的样子。在刘彻话音落下之后,颤巍巍站起身,提出部分人选,其中既有黄生也有儒生,甚至有部分习纵横学说法家乃至墨家的官员。

  窦婴推荐的多为儒生,赵嘉还从中听到一个熟悉的名字:董仲舒。

  博士董仲舒才德俱佳。

  按照历史展,董仲舒会在元光年间面君,提出大一统和天人感应学说,阐明神权和君权,得到汉武帝赏识,并采纳他所提出的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在此之后,董仲舒被派至江都国,出任江都国相,兢兢业业为官六载。

  如今还是建元年,董仲舒提前被窦婴举荐,赵嘉不由得心头一跳。举目望去,就见一个年约不惑的俊朗中年人站起身,和其他被举荐的官员一同立在殿中,等候天子差遣。

  这样的展委实出乎预料。

  仔细想一想,这位提前出现,似乎也不全是坏事。

  如果武帝采纳窦婴举荐,将他派往某个王国做盐官或是铁官,至少五年之内,他无法回到长安。

  五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满打满算,足够朝堂生出一番变化。

  以扫灭匈奴为基调,窦太后和武帝的矛盾远不如历史中激烈;丞相卫绾的性格决定,他不可能如田蚡一样得寸进尺,肆无忌惮到激怒武帝;诸侯王的钱袋子已经被挖,国内的人口也会逐渐迁移,潜移默化之下,集权于君已经初具雏形。

  大背景下,大一统固然要提,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全可以再商榷一下。

  纵观西汉,从武帝时起,先后几代君王采取的都是外儒内法。到了东汉,朝堂上就变成世家政治,无论儒家道家还是法家,鉴于上升渠道,必须为背后的世家利益服务。

  这样的朝堂政治,和宋明后的儒生抱团截然不同。

  汉代朝堂之上,文官武官没有绝对区分。儒生黄生皆佩剑,儒生必当精通六艺。也就是说,这个时代的儒生是能上马骑射,挥刀杀敌的。

  所谓的书中自有黄金屋没有半点市场。一切的一切,都要靠战功和刀剑说话。

  将后世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酸儒丢到西汉,百分百会被一剑戳个窟窿。戳完不算,更会当面唾弃:无用鼠子,安敢冒儒家之名!

  在赵嘉走神的片刻,天子准卫绾和窦婴所请,其举荐之人,除个别之外,当殿被委以盐官和铁官之职,下朝后即可整备行装,数日之后,和诸侯王一同启程。

  至于随行护卫,交由大将军窦婴调拨。

  窦婴的举荐名单中,没有一名窦氏之人,唯二的姻亲还是由卫绾提出。

  窦

  请收藏:https://m.biquge6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