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 259章 后手_从知否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混迹了数年,切身的体会到了民间的疾苦,如果是以前的顾廷烨,对于变法只是一种少年热血的梦想,一种对于偶像的追逐。

  可在历经被逐出顾家,流落江湖,深谙民间疾苦的顾廷烨,对于变法强国,却是一种深思熟虑之后,由心而发的向往。

  改善民生,提升国力,改革军制,增强大周军队的战力,以谋求北山西进,夺回燕云之地,为大周开疆拓土,打破如今天下群雄割据的局面,时华夏大地再一次恢复统一,彻底杜绝战争,让天下百姓永享太平。

  可现如今,永安帝虽有皇帝之名,却无皇帝之实,且先不说先帝留下的那些老臣们是否已经归心。

  现今朝堂诸事,就连多禹州一系的封赏,永安帝自己说了都不算,那时候太后可还没出来垂帘听政,可却还是如此,对沈从兴、顾廷烨还有小段老耿等一系列禹州出来的官家心腹亲信们的封赏,还是由礼部拟订,经韩大相公过目之后,才上呈给永安帝的,然后又拿到朝堂之上和群臣商讨。

  当初光是这事儿,就拖拖拉拉的折腾了将近半个月,最后才堪堪定了下来。

  更别说现在了,曹太后垂帘听政,手里头还握着玉玺,那可是玉玺啊,天子的象征,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如今就不说别的什么,永安帝就算是想下一道圣旨,也得跑去找曹太后,让曹太后帮着加盖玉玺。

  最开始的时候,曹太后倒是也没说什么,可随着西北战事的平定,西夏乞和,举国民心大振,曹太后那边,也开始端着太后的架子了。

  不再似一开始那般,在朝堂之上宛若个透明人,话也不怎么说,对什么事情也从来不主动发表意见。

  可现在呢?

  完全变了。

  坐在帘后的曹太后冷不丁冒出那么一两句来,几乎能把永安帝给噎死。

  若不是永安帝的脸皮足够厚,而且在曹太后和元祐帝的面前一直都是一副孝子的模样,只怕早就羞愧死了。

  顾廷烨有些理解永安帝的想法了,卫允是先帝留下的那些老臣里头最先向永安帝表示忠心的,如今有人推举卫允接任陕西布政使,而且如今驻扎在西北的统帅也已经聪哥卫允的老丈人英国公换成了郑老将军。

  陕西全境的军权都握在郑老将军之手,而且如今还留在庆州的七万余名黑甲军,也被永安帝调了两万至汴京,如今就安置在京郊的锦衣卫大营里头,由锦衣卫同知袁文绍直接统领,职责和顾廷烨手中的京郊大营的兵马一样,拱卫汴京,护卫永安帝的安危。

  不过这事儿永安帝可没有拿到朝堂上去和群臣商讨,锦衣卫乃是天子亲卫,黑甲军便是天子亲军,如今不过是调两万黑甲军入京罢了,和那些朝臣们商讨什么,永安帝才是皇帝,是天子!

  一个月以前永安帝就直接给卫允下命令了。

  锦衣卫可是天子亲卫,再加上卫允才是锦衣卫的指挥使,永安帝一句话,经历西北一战之后,还剩下七万余人的黑甲军,当即便抽调出了最精锐的两万人马,只花了十日的时间,便从远在西边边境处的庆州赶到了汴京城。

  而且这两万人马,都是锦衣卫一营的人马,就是当初打过荆襄之战的黑甲军一营,原本刚刚补充满的两万四千人马,在西北一役之中,又损失了将近四千人。

  卫允索性就把他们调来汴京,让他们的老上司袁文绍统领他们,也让他们好好得尽一尽天子亲军的职责。

  请收藏:https://m.biquge6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