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七章 : 徐光启眼中的火器_我是朱由校我不当木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枪口一厘米左右。它应该是利用燧石的人撞击产生火花,引燃火药的吧。我接过徐光启递过的一颗弹丸。疑惑的看着他。

  徐光启的脸上有露出了招牌似的笑容:“陛下,这枚弹丸里面是火药,表面是麻油纸。而且,臣又命人在表面涂了一层油脂。油也是易燃物,这样,在发射的过程中就减少了死弹、哑弹的几率。”

  徐光启接过我手中的燧发火枪,将弹丸放进膛口,拿起旁边的一根木榔头,用力敲打木棍,把弹丸推进膛口。靠,太费力、费时了。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也许,一个年轻的熟练的战士比徐光启装的会更快,但这还是太慢了。

  我皱起了眉头,这是一个问题。可惜,我不是火器专家,凭我业余时了解的那些只是皮毛,显然无法帮徐光启解决这个问题。也不知道西方是不是解决了。不行,得告诉袁可立,有时间去一趟澳门,看看那些西洋毛子有没有什么改进。

  徐光启似乎看出了我的疑虑,他笑着说:“陛下,弹丸的装置确实是个问题,不过,我们正在解决中。孟侯在这方面有了点不成熟的建议,打算改进一下燧发火枪,把装弹的位置放在燧发火枪的尾部,那里,离枪膛更近,应该会解决一部分问题。”

  哦?孟侯?何许人也?

  “孟侯,来,见一下陛下。”

  从徐光启身后走过一个身材魁梧的将军。靠,这样一个山东大汉似的人物居然对火器有着高深的研究,不简单。看来,徐光启这个金字招牌也吸引了不少人才呀。

  “毕懋康参见陛下。”

  毕懋康?靠,原来是这尊大神。前世,大明王朝的燧发火枪就应该是这位制作出来的吧。虽然,缺点多多,但也开启了中国火器的新纪元吧。不过,那时,徐光启已经仙逝了。

  毕懋康,不应该正在自己的历山书院吗?看来,我的到来也改变了不少人的历程。毕懋康应该就是一个吧。也许,今世他的成就要远大于前世吧。

  我扶起他:“爱卿很好。大明的未来就靠你们的努力了。对了,我们的弹丸的外层也许可以用动物的皮毛来代替。”原理我不懂,但我似乎隐隐约约的记得后人应该这样改进过。

  毕懋康的眼睛亮了,动物皮毛?似乎是个好主意。徐光启也明显的露出了惊喜的神情。他那张笑脸笑的更加明显了:“没想到,陛下也是这方面的高手呀?”

  高手?我自嘲的一笑:“我是做木匠的高手。等哪天,我送你两个木匠活。”

  徐光启的笑容更浓了:“陛下,真的?陛下的手工现在在京城可是万金难求呀。拥有陛下的手工,可是当今勋贵一大标志的象征呀。可惜,老头子我没钱呀,否则,我也去买一个。”

  靠,我也算引领了一代潮流了。这算好事,还是坏事呀。客巴巴这个女人,也算有点商业头脑了。也许,关键是,他那里勋贵比较多吧。

  我的脸不禁有些微红:“老先生,别说这个了。你的兵工厂生产能力如何呀?”

  徐光启叹息一声:“不瞒陛下,生产能力还很弱。一天也就生产几十只火枪。子弹生产也不过千。不过,老臣有信心,明年开春,我们的生产能力会有质的提高,当然,还需要陛下您的大力支持呀。”

  请收藏:https://m.biquge6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