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622章 捷报传京师_大明嫡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朕希望,往后的直隶道,也能一日一新,让朕能一直觉着,这是一个盛世梦境。”

  “臣,万死莫辞!”

  邹学玉掷地有声。

  朱元璋依旧只是淡淡的笑了笑:“稍晚,任亨泰和解缙他们,会找你谈话。直隶总督衙门接下来该如何做事,朕可以不知道,朕只要看到结果就好。但内阁需要知道你要怎么做,这是内阁的权力,你应当明晓。”

  内阁现在需要做的事情愈发的多了,所能做出的决断等级也越来越高。

  一开始,朱元璋身为皇帝,天然的对内阁有着一份戒备。

  他不希望自己亲手总结了中原传承了千年的宰相制度,又在自己的手上复苏。

  不过眼下却是乐观的。

  内阁确实有利于朝廷更高效的办事。

  而且。

  老爷子实在不敢将希望寄托在所有的后世子孙身上。

  只要保持内阁的限制和均衡,便是后世子孙稍微守成一些,也是无妨的。

  皇嗣的培养是个大问题。

  刚刚才亲手建立起了大明朝政治体系里一个全新政治单元的朱元璋,很快就将思维扩散到了另一桩事情上去。

  邹学玉同样开始了新的思考。

  应天府的模式,在这施行的一年里,效果是明显且斐然的。

  那么,能否将应天府的现行模式,扩散到即将建立起来的直隶道呢。

  中都留守司似乎没有太多能够改变的地方。

  倒是淮安的煤矿资源,可以进一步开发,用以供应整个直隶的生产,以及各处旧工坊和即将新建的工坊使用。

  淮扬一带的盐场,需要加强监管,洗盐的工艺上不知道还能否改进,这件事情需要和工部的人商量商量,除此之外还能于民间发布奖赏求才。

  江南一带的府县,现如今虽说粮食产出不少,但更明显的是这些府县越发重视手工业工坊和行商一事。

  大明对南方的海运越来越发达了,欧罗巴的商贾越来越多的前来大明。

  应天城是他们的最后一站。

  那么诸如松江府、苏州府、常州府、镇江府一线,是否可以再将那些民间工坊扩大,是否可以寻找更多的生产点,用以增加地方百姓的收入,以及朝廷赋税的增加。

  还有兵备和地方卫所的事情。

  一桩桩急需理出思路的事情,如同一张张空白的纸张,盘旋在邹学玉的脑海里,急需他尽快将这些白纸填满。

  一行人,各怀心事,不经意就入了应天城。

  京师的热闹,瞬间充入人们的耳中,闯进所有人的视线里。

  “大捷!”

  “大捷!”

  “大捷!”

  “我朝北征大军,平定草原,尽收大漠万里疆土。”

  “蒙古鞑靼王庭全军覆灭,草原残存部落牧民,尽数投诚我朝北征大军。”

  “北征西路军西出瓦剌部,瓦剌部闻风而逃,现已不知去向。”

  “辽东都司宣称,东北奴儿干地区乃大明自古应有之地,将奏请朝廷改辽东都司为辽东道,东北奴儿干地方派遣流官,迁徙百万臣民充盈东北。”

  “大青城建设如火如荼,南下牧民纷纷改姓。”

  原本就是这个世界最热闹的城池,一瞬间像是被推进了一针肾上腺素,爆发出了更加强大的活力。

  也不知道是谁家首先放起了鞭炮。

  刹那间,整座应天城鞭炮齐鸣。

  离着旧年已经过去大半,离着新年还有数月。

  应天城却好似是开始过节了一样。

  草原尽收于大明。

  这样的大捷,远比东征大军征服瀛洲,南征大军开疆拓土万里,更让中原人激动的。

  朱元璋要看前方已经渐渐拥挤起来的洪武门。

  皇帝的脸上微微一笑,侧目看向身后今日伴驾出城的官员们。

  “看来,今天是个好日子。”

  ………………

  月票推荐票

  请收藏:https://m.biquge6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