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41章 勿谓言之不预_大明嫡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引过来做工。

  至今,朱元璋还记得当初在皇庄推门之后所看到的那一幕。

  虽然当时自己被骂成了老流氓,但现如今只要一想到那样的场景已经扩大了数倍、数十倍,朱元璋便心中欢喜。

  只要多一个人做活,便有一户百姓人家能多上一份收入。

  这两年自己很少再去那些工坊看了,但朱元璋却知晓,现在仅仅是城外的一座专门从事棉花纺织的工坊,最少的都能有上千名女工做活。

  并且,这些工坊并没有影响到苏杭一带的纺纱。

  应天这边已经建立起以棉花为核心的一整套纺织流程。而在苏杭那边,则还是以蚕丝为主。

  百姓增收,而地方上却未曾形成挤压。

  这是朱元璋喜欢看到的局面。

  朱标目光转动,低声道:“父亲是在想内阁那边的决议?”

  朱元璋拍拍手中拿着的一份奏章,递到了朱标面前:“俺还没看,你看看再和俺说道说道。”

  朱标眼睛微微眯起,接过老爷子递来的奏章。

  不是孔家满门沉海喂鱼的奏章,而是河南道那边送回来的。

  朱标眼前不由浮现了自家崽那张貌似纯良,实则心黑的面孔。

  从今日知道孔家满门沉海喂鱼,朱标头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桩事极有可能是自家崽干的。

  也只有他才能、才敢干出这样的事情。

  死无对证啊!

  朱标甚至猜到了,那只船队里的官兵,恐怕这个时候已经去往南征大军里面了。

  这是最好的安排。

  连带着,朱标都已经想到,只要自己查一查那些官兵的家人,这个时候是不是已经不在家中,就能知道这件事的真相。

  手拿着自家崽送回应天的奏章,朱标没有急于翻阅,而是开口道:“内阁的意思,抛出开中制的事情,让外头没有太多精力只关注孔家的事情,儿子以为倒是可以。

  毕竟对外头那些人而言,已经死了的孔家人,已经没有了什么作用。这两年朝中愈发严苛,他们大抵也不可能在这件事情上敢于明言诽议。”

  朱元璋哼哼道:“俺倒是想看到他们明言诽议一二。”

  朱标默默的翻了翻白眼,老爷子这是手上有开始发痒了。

  他转口道:“只是开中制一事,却不单单涉及山西道。一旦朝中开始,连带着两淮盐场也得要生出事端。”

  朱元璋淡淡道:“两淮已经开始往应天走动了,昨日里两淮就有人去了刑部尚书祁著家中。”

  很显然,即便是口口声声要禅让的朱元璋,可他作为皇帝,对脚下的这座应天城还拥有着绝对的控制。

  若是祁著现在就在这乾清宫中,恐怕已经是跪在地上请罪了。

  朱标倒是习以为常:“天底下有本事的人很多,于我家而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是,若想要心思一样,却是少之又少。

  祁著尚算可以,历任官职,做事都算得上

  请收藏:https://m.biquge6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