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2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_穿越到明朝当举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圩,圩以字拆,号从数编,赋从则定。其册曰流水,图曰鱼麟,以序姓氏,从正封洫’,使得田有定数,赋有常额。

  在清查完土地之后,周忱重新招纳流民,推行了“综核田粮”、“分催税粮”等措施,以招复流民和确保税粮的征收。此法效果十分显著,很快就恢复了苏州一府的正常秩序。

  而后周忱又创"平米法"、"济农仓",平均农民赋役,赈济贫苦百姓。后来他受命巡视淮安、扬州盐务,使得盐课饶足,有效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只是后来周忱改革措施大大损伤了地方豪强的利益,因此后来周忱只能选择被迫致仕。

  眼下林敬声称要重新复用周忱的改革之法,自然也让朝廷众臣为之担忧。

  周延儒皱眉道:“眼下逋赋一事确实关系我大明命脉,可是从去年以来,江苏浙江就接连出现洪涝灾害,甚至还出现了雪灾,百姓梦已经出现了家家悬釜的境地,尚需酌减南方赋税,此时追索逋赋,未免有些太过于强硬。”

  崇祯也轻轻点了点头,他今年之所以没有下发催收逋赋的圣旨,就是担心朝廷征收太急,使得地方进一步出现民变,不过他对这件事是很重视的,还专门给陈演下过旨意,要求他解决逋赋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皇儿既然提及逋赋之事,想必应该有一些建议?”

  确实,从林敬提出废除辽饷开始,先后谈了大明朝目前的几个重大问题,也都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从目前来看似乎都是可行之策,因此这也使得崇祯对林敬的建议重视了许多。

  “儿臣自然明白,解决逋赋问题并不是急于一时,而是要从长远来看这个问题。”

  林敬声音略微有些沉重,道:“眼下江南灾祸连连,过去几年积欠的逋赋可以适当减免,至于从今年开始,所有的逋赋都需要及时上缴。”

  说完后,林敬继续道:“儿臣以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大明眼下局势艰险,百姓更应该体谅才是,因此人人都需要交纳逋赋,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来拒绝,不过儿臣以为,为了体现朝廷的恩恤之心,凡是名下田地只有十亩以下者,可以酌情减免。”

  “那这么一来,那些豪绅们会不会将自己的田地分散出去?”

  很快,便有大臣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的确像这种情况在之前也屡屡发生。

  林敬脸上带着笑容,道:“若真是如此,那么也不用担心,无论是何人,只要名下田产超过十亩都需要交纳赋逋赋,如果未曾交纳者,其名下田地直接籍没到十亩为止。”

  听到这一招,众人眼前顿时一亮,不过还有一些人不由得在心里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个办法可实在是太狠了!

  的确,十亩这个数字并不算高,少于这个数字的人也的确没几两油水,没什么好刮的,而那些豪绅们如果打算将自己名义上的田地分散出去,也很难分散到每个人十亩田的地步,要真是那样他也很难再拿回来,而只要分散的范围不够广,那么像那些拥田万亩以上的大地主们,不管怎么样都是要交纳逋赋,除非他不想要自己的土地。

  崇祯听到这里时,似乎也感觉到此策不错,他脸上顿时流露些许笑容,道:“若真是如此,我大明的逋赋想来还真是有望了!”

  ()

  请收藏:https://m.biquge6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